施工期间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1、废气 严格落实6个100%要求的同时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控制: (1)洒水抑尘; (2)限制车速; (3)保持运输车辆清洁。实施散装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渣土的车辆不应装载过满,应使用封闭式车厢,以避免物料散落造成扬尘。驶出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清除车轮上的泥土,严禁带泥上路; (4)避免大风天气作业。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并做好遮盖工作; (5)密闭围挡。在工地四周设置围护栏,阻隔工地扬尘和飞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严禁凌空抛撒。装卸渣土、沙等物料严禁凌空抛撒; (7)对易起尘物料苫盖。对粉状、颗粒状物料应做到及时苫盖或通过喷水措施保持物料表面湿润。 2、废水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机械、车辆的冲洗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淀池,用来收集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用于场地泼洒抑尘,蒸发消耗,不排放。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管理,尽量避免施工废水任意乱排,以减缓施工废水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3、噪声 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时,应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 (2)合理布局施工场地:避免同一地点安装大量动力机械设备,避免局部声级过高。 (3)降低设备声级:应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机械设备可通过排气管消音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对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定期进行维修和养护。 (4)对于交通噪声,来往车辆采取限制车速、禁止鸣笛等措施。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工程土方。 (1)项目地基平整产生的土石方可全部用于项目场地的平整,无弃方产生; (2)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自行拉运至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处理。 运营期间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1、废气 (1)本项目切割环节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通过设备自带的除尘器处理(处理效率90%),过滤收集的颗粒物作为一般固废处置,未被捕集的切割烟气以无组织形式逸散,结合厂房全封闭结构,则该部分烟气中颗粒物主要沉积在厂房内地面。 (2)焊接环节产生的颗粒物采用烟雾净化器处理,并对操作工人穿防护服装及佩戴口罩。 (3)打磨、抛光环节产生的颗粒物经除尘装置处理后排放。 (4)喷涂环节产生的颗粒物采用旋风分离器用于回收喷涂粉末回用于生产线(回收率为95%),未收集的粉尘量无组织排放,自然降落在车间。 (5)固化环节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挥发性有机物,通过集气罩+15m排气筒排放。 (6)食堂油烟废气收集后由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处理经专用烟道排出。 2、废水 本项目运营期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水;现阶段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拉运至永靖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待园区污水处理站建设完成之后,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站。 3、噪声治理措施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生产车间加工设备产生的设备噪声、运输车辆往来产生的交通噪声等。建设单位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设置减振垫;并对出入区域内来往的机动车严格管理,运输尽量选择在昼间作业,采取禁止鸣笛、车辆限速等措施后运输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拟建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包括给下脚料、金属渣、焊渣、废滤芯(含粉尘)、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生活垃圾、废润滑油、废机油和废含油抹布。 (1)下脚料:原材料下料、切割过程会产生下脚料,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产生量约1.0t/a,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收集后外售。 (2)金属渣 :材料切割、冲等过程以及打磨和除尘清理过程产生的金属渣,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产生量约0.5t/a,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收集后外售。 (3)焊渣:经查阅相关资料,项目使用焊丝焊接过程中焊渣产生系数为1kg/t焊丝,项目使用焊丝量为1.25t/a,经计算得出焊渣产生量为0.00125t/a,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收集后外售。 (4)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根据物料衡算,产生量约为0.6426t/a,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统一收集后外售。 (5)生活垃圾:拟建项目定员10人,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5kg计,则年产生生活垃圾1.5t/a,自行拉运至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处理。。 5、危险废物 (1)废润滑油:来源于设备正常运转过程的损耗,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废润滑油产生量为0.05t/a,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HW08,900-217-08),经桶装收集后暂存于危废贮存点,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处置。 (2)废乳化液 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废乳化液产生量为1.5t/a;属于危险废物(HW08,900-006-09),经桶装收集后暂存于危废贮存点,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处置。 (3)废含油抹布 来源于设备维修等过程产生的废含油抹布属于危险废物(HW49,900-041-49),根据企业实际统计,产生量为0.001t/a,经桶装后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处置。 6、环境风险 (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 提出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①贮运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原料桶、危废不得露天堆放,储存于原料仓库、危废仓库中,远离火种、热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破损或倾倒。划定禁火区,在明显地点设有警示标志,输配电线、灯具、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均应符合安全要求;严禁未安装灭火装置的车辆出入生产装置区。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及时间,加强危险废物运输车辆的管理,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避免运输过程事故的发生。 ②危废贮存点防范措施 危废贮存点内危险废物应分类收集安置,危废仓库应防风防雨防渗漏防流失,远离火种、热源;划定禁火区,在明显地点设有警示标志,输配电线、灯具、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均应符合安全要求。 ③废气处理装置事故排放风险防范措施 废气处理装置风险:本项目采用布袋除尘,有发生火灾爆炸的风险,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废气事故排放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废气处理系统出现故障、设备开车、停车检修时废气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 (2)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腐蚀、失误操作等原因造成车间废气浓度超标; (3)对废气治理措施疏于管理,使治理措施处理效率降低造成废气浓度超标; 为杜绝事故性废气排放,采用以下措施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平时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处理设备的隐患,并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废气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建立健全的环保机构,配置必要的监测仪器,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废气处理实行全过程跟踪控制;在活性炭吸附装置两端设置压差计,及时更换活性炭。 ④管理方面的防范措施 平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需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后方可上岗。 (2)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地方和相关部门要求,建议企业按有关内容和要求制定、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