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电厂工业遗产博物馆:从“工业锈带”到“文化秀带”的蜕变

来源:永靖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161 发布时间:2025-02-19
字号:
收藏

近日,历经9个月精心打造的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工业遗产博物馆正式落成,标志着这座承载着新中国水电建设辉煌记忆的“工业锈带”,正式蜕变为展现中国水电文化魅力的“文化秀带”。

作为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刘家峡水电站早在2018年便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2024年,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刘家峡水电站再度获得国家级认可,成功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其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

博物馆选址于水电站左岸导流洞内,巧妙地将现代展示技术与工业遗址的原始风貌融为一体。4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内,“黄河治理新篇章”“工业遗产新典范”“红色文化新地标”三大板块,以七个单元的形式,生动讲述了黄河治理、水电建设与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走进博物馆序厅,一组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将参观者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两侧的“七个第一”和大事记,则无声地诉说着刘家峡水电站在新中国水电史上的卓越地位: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水电站、第一座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的水电站……每一个“第一”,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见证着中国水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西电东送”开启中国电网新纪元

在“工业遗产新典范”部分,博物馆将目光聚焦于中国首个330千伏输变电工程。这项被誉为“西电东送”开山之作的伟大工程,开启了中国电网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的新纪元。展区内,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无声地诉说着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以及刘家峡水电厂多年来在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方面的不懈努力,生动呈现了中国电力工业从起步到腾飞的壮丽画卷。

红色基因铸就新时代刘电精神

“红色文化新地标”板块,则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追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治黄足迹,讲述为电站建设奉献生命的先辈们的感人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时代刘电精神。同时,通过展示刘家峡水电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数智化赋能,打造红色文化新地标

刘家峡水电厂工业遗产博物馆的建成投运,不仅是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彰显红色文化软实力、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其落实黄河战略,全力彰显“大国顶梁柱”形象的具体实践。

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党委党建部党员教育管理专责罗维亮今年是电站全面建成50周年,我们依托新中国第一条“西电东送”超高压输电线路起点,打造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工业遗产博物馆,从黄河波澜百业兴、序厅等七个部分全面回顾和展示党领导下的黄河治理、工业化进程及水电建设成就。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双示范”基地,我们将坚持共建共享,以开放日、展览日、第一课为载体,积极主办、承办各类专题展览、联学联建活动,为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积极贡献力量。

未来,刘家峡水电厂将坚持“服务重大战略、守护黄河安澜、展现国网担当”理念,持续丰富展陈内涵质量,提升博物馆的数智化建设水平,完善管理运营机制,打造一流讲解队伍,提升红色品牌影响,将博物馆打造成为传承工业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阵地,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随着博物馆的正式开放,这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价值的新地标,必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中国水电事业的伟大成就与时代精神,见证“工业锈带”到“文化秀带”的华丽蜕变。

x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