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
根据1987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规定,永靖县土壤共分7个土类、9个亚类、18个土属、73个土种。
耕种土壤
黑垆土俗称麻土,属黑垆土类黑麻土亚类。土质深厚,质地均一,呈麻色,剖面有腐殖质与碳酸钙等新生体淀积。有机质含量1%〜3%,质地为壤土,碎块状结构,碳酸盐呈假菌丝和粉状沉积,与腐殖层同位,通体有石灰反应,pH值8.2〜8.3。县境山、川、塬、谷等均有分布,面积94.73万亩。
黄绵土俗称大白土,由裸露的马兰土母质发育成的侵蚀性土壤,无明显麻土层。有强石灰反应,无钙积层,土质疏松,黏结性小,抗蚀性差。表土层有机质含量<1%,pH值8.1〜8.3。有2个土属2个土种。主要分布于塬边和低坡地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土壤,面积为0.27万亩。
黑钙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石灰反应的黑土向黑垆土过渡的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5%以上,分布于黑垆土带上边缘,黑土带下边缘,面积为1.42万亩。
灌淤土为引黄、湟灌区人为灌水落淤和长期耕种施肥熟化的土壤。鳞片状结构,质地均一,不显沉淀层次,灌淤层<30〜50厘米。碳酸钙含量11.39%〜12.78%,pH值8.2〜8.3。有2个土属2个土种,面积为6.19万亩。
非耕种土壤
栗钙土是半干旱气候、植被为半干旱草原下形成的土壤类型。A层为腐殖质层,呈栗色、棕褐色,有机质含量1.5%〜2.5%;B层为石灰钙积层,呈假菌丝斑块状。PH值8~8.3。面积为142.91万亩。属AC型土,在薄层A层下,有不同厚度的分化岩层,均为松粗骨土,散的碎屑层。分布于石质山地,植被稀疏,土层小于10厘米。面积10.76万亩。
土壤养分
宜耕地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和农业生产水平,全县耕地分为四种类型:高产稳产土壤、高产土壤、中产土壤和低产土壤。
高产稳产土壤分布地区为川塬地带,主要土壤类型是灌淤土和川区红黏土,全县约2.5万亩。高产土壤主要是川塬地的中层灌淤土、塬台地白麻土,全县约6万亩。中产土壤包括山地黑麻土、山地黄麻土一部分、山地油红土、厚层油黑土及塬地麻土,全县约8.6万亩。低产土壤包括山地大白土和部分山地黄麻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差,常受干旱影响,缺肥缺水,是低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全县约17.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
化验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0.895%,全氮平均含量0.075%,全磷0.139%,全钾2.37%;速效氮平均含量47.786PPM,速效磷6.974PPM,速效钾208.37PPM;ph值8.284,阳离子代换量为6.297毫克当量/100克土。基本特点是:有机质含量偏低,全氮含量中等,水解氮低而偏中,严重缺磷,氮磷失调;土壤偏碱,速效钾充足,阳离子代换量低,保肥使肥性差,向水土流失贫瘠化方向发展。
二、植被
永靖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自然植被受干旱、半干旱气候因素的制约,加之人类放牧牲畜或人为破坏,自然植物分布差异很大,地带性明显。主要类型为干草原植被,部分山头和石质山地有森林草原植被,农田耕作区主要是农田作物植被。
山地丘陵区植被以旱生多年生丛状禾草占优势,混生一定量的旱生杂草类,多为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植物,代表植物有本氏针茅、羽茅、芨芨草、冰草、蒿类、阿尔泰紫苑、萎陵菜、锦鸡儿、柽柳等,覆盖度一般56%左右。
低山沟壑区和低山石质山地,属半漠草原地带,植被以不同类型草本植物占优势,伴有旱生的小灌木,主要代表植物有针茅、蒿类、冰草、胳驼蓬、盐蓬、碱蓬、毛头刺、白刺、柽柳、红砂等。一般覆盖度30%左右。
高山石质山地的吧咪山、八愣山、关山、抱龙山、塔儿山、九楞杆、炳灵寺等部分地区,分布有小面积的草甸化草原,一部分阳坡沟谷残留有以杂灌木群落为主的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有油松、杜松、山杨、白桦、辽东栎、灰枸子、毛榛子、丁香、珍珠梅、蔷薇、醉鱼草、兜帽鸡儿、木本萎陵菜、忍冬、绣线菊、小蘖等,间有河北杨小片林。阴坡沟谷有散生的臭椿、榆、杏、小叶杨、白刺等;草被以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为主,主要有长芒草、短花针茅、短柄草、虎尾草、披碱草和莎草科之寸草苔等。
农田作物植被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以水浇地为主。在长期生产中形成立体农业果、粮、油、菜间作的“高低田”,高层是枣、核桃、梨、苹果、桃、杏、花椒等经济林木,低层为粮、油、菜等农作物。四旁多绿树成荫,常栽有杨、柳、榆、刺槐、臭椿、泡桐、山杏、花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