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乡花儿

来源:永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9-13
字号:
收藏



“花儿”为绽放在西北高原上的一朵艳丽芬芳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汉、回、土、藏、撒拉、东乡、保安、裕固等族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是就这个唱法。”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她以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震荡着千千万万人们的心灵。

“花儿”按唱词和曲调可分为“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类。河州是临夏的古称,临夏是“花儿”的故乡。永靖素有河州北乡之称,故流行于永靖的“花儿”,人们又常常被称之为“北乡花儿”。北乡花儿属“河州花儿”,其传唱曲调主要有“河州大令”、“河州二令”、“河州三令”、“北乡令”、“撒拉令”、“马营令”、“尕姑舅令”、“尕妹妹令”、“白牡丹令”、“二梅花令”、“尕马儿令”、“咿呀咿令”以及“三啦啦令”等。但与其他地方的“花儿”相比较,“北乡花儿”结构工整,每首一般为四句,分上下两章。前段比兴,后段本题,前后两段字数相等。长者十字一句,短者七字一句。“北乡花儿”的唱词语言、格律、声韵、音节要求严格。韵脚是“北乡花儿”的灵魂,逻辑和感情的重音非常突出。北乡花儿的“长令”拖腔长,速度慢,倚音花彩多,有高亢辽阔之特点。“短令”拖腔短,节奏明快,刚健激越。曲调随歌词而变,“花儿”歌唱用北乡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花儿”是北乡人最喜爱的民歌。唱“花儿”被当地人称为“漫花儿”。无论农民、牧人、脚户、筏子手都善于触景生情,即兴编唱“花儿”来抒遣情怀。唱“花儿”者不分民族,男女老少,年长年幼,也没有时间界限。一年四季,农活忙不完,“花儿”唱不缓,山花开不败,歌声不间断。耿直爽快的庄稼汉们,在农作间隙,以歌代言,倾吐心事,诉说衷肠,赞扬政策,憧憬未来,用生动的语言和朴实的情感,描绘着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



“花儿”被北乡人称为“山歌”、“野曲”。相对于宴席曲这样的“家曲”而言,它是不能在村子里唱的。河州北乡人禁忌在庭院、村庄及有“避辈”处唱“花儿”,这就形成了许多“花儿”山场,又叫“会场”。永靖的“花儿”山场有十多处,流传至今规模较大的“花儿”山场有炳灵寺、罗家洞、白塔寺、岗沟寺四处。其中炳灵寺和罗家洞“花儿”会久负盛名。

“北乡花儿”内容非常丰富。有传统的经千锤百炼而留下的歌词,也有触景生情、随口而出的即兴之作。传统的“北乡花儿”唱词中,以表现男女爱情和反抗封建婚姻制度为主题的最多,最生动。如歌唱赞美方面的“天上的星星星对星,天河口里的亮星;尕妹妹眼睛毛墩墩,尕嘴红,模样儿咋这么心疼”;歌唱追求方面的“三星儿上来单站下,七星儿摆八卦哩;叫声尕妹妹你站下,我给你说两句话哩”;歌唱热恋方面的“青石头根里的药水泉,担子担,桦木的勺勺儿舀干;要得我俩的大路断,三九天,青冰上开一朵牡丹”;歌唱情变方面的“井里打水绳断了,霜打了九月菊了;我俩的好事拆散了,娘老子作主者坏了”;歌唱别离方面的“尕马儿拉在了柳林里,柳林里有什么草哩?一口一声的出门哩,出门是有什么好哩?”;歌唱思念方面的“黑乌鸦落了一河滩,沙雁儿落在了河岸;三碗的肚子我吃两碗,想你者吃了个半碗”;歌唱重逢方面的“去罢凉州走甘州,嘉峪关靠的是肃州;挣上些钱了回家走,心上的尕妹(哈)看走”;歌唱训诫方面的“大豆开花白加黑,小豆开花象紫葵;人家的尕妹(哈)甭眼黑,她本是草尖上的露水”,等等。共和国成立后,北乡花儿被赋予新的内容,山间、地头、工地到处传唱,不仅搬上了舞台,还唱到了北京。歌唱内容中不仅有歌唱爱情,还出现了歌颂共产党、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勤劳致富、改造山河等新时代的内容。在永靖“花儿”歌手更是层出不穷,水平不断提高。1971年青年“花儿”歌手张佩兰、杨培梅,被临夏州歌舞团选为专唱“花儿”的演员。1979年回族“花儿”歌手李贵洲,被省、州选调至北京演唱“花儿”,博得好评。1985年在莲花山举办的全州“花儿”会大奖赛上,永靖“花儿”队荣获集体一等奖,李贵洲和汉族歌手刘连梅等,荣获男女独唱、对唱一等奖。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歌手还有祁福录、孔尕扎等,这些歌手均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在全省、全国的民歌演唱中获得好评。

“白牡丹白者(嘛)耀人哩,红牡丹红者(嘛)破哩”,北乡花儿的内蕴是相当丰富的,“北乡花儿”的美质是多方面的,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极大关注。200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保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2002—2003年行动项目组专家专程到永靖县进行收集采录。项目组专家先后深入到刘家峡和炳灵寺附近的王台镇塔坪村实地聆听了花儿歌手们优美的唱腔,并采录收集了大量的歌词和其他有关资料。2004年10月,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北乡花儿”是山间的小溪,而今她已流出山间,淌向了大川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