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发挥媒体传播优势助推文旅出圈

来源:永靖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279 发布时间:2024-08-13
字号:
收藏

今年以来,永靖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创新宣传策略,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优势,通过主流媒体联动融入、自媒体广泛参与,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体系,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对永靖文旅的广泛关注与热情参与,为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极大提升了“蓝色黄河·阳光永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央媒体引领,树立品牌。

永靖县积极对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等中央主流媒体,通过深度报道、专题策划、直播连线等形式,将永靖的世界文化遗产炳灵5A景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等标志性景点及丰富的民俗文化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为永靖文旅品牌宣传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央媒刊发涉永报道745篇条,“阳光永靖”20余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央视新闻》等相关栏目。CCTV13多次连线直播,《[五一假期去哪玩]甘肃永靖:徜徉“新晋”世界地质公园》《[五月花开奋进中国·来我家乡放个假]甘肃永靖:走进特色小城、共沐山高水阔休闲时光》《[周末去哪儿]甘肃永靖:黄河三湾游人多、都市近郊游火热》等节目反响强烈、好评如潮;新华网直播《[“在河之州·临夏诗会”]浪漫三湾诗意飞扬》,在线观看人数超千万人次;人民日报刊发永靖县三文鱼养殖深度报道《甘肃因地制宜推广现代渔业》,中新社专题策划报道《玩转“蓝色黄河”有攻略》《“泾渭分明”的黄河奇观里有条鱼》《甘肃旅游再添璀璨明珠》,央媒这些极有分量的报道有力推动了永靖的对外关注度,提升了“蓝色黄河·阳光永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省州媒体联动,扩大影响。

甘肃日报、视听甘肃、新甘肃、临夏电视台等省州媒体平台,通过开设专栏、制作专题节目、组织采风活动等形式,对永靖文旅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甘肃日报刊发专版《刘家峡——平湖碧波好风光》《做好“水文章”养出“致富鱼”》,甘肃电视台制作专题《五一假期,就去大美永靖》,临夏电视台推出专题报道《从“蓝色黄河”看永靖文旅缘何“出圈”》《“小民宿”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去山河找答案》,甘肃省文旅厅、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视听甘肃、临夏州融媒体中心等省州文旅部门和媒体单位多次组织媒体记者开展采访采风和直播活动,有效扩大了永靖文旅的受众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省内外游客的目光。据统计,今年前6个月,省级各类主流媒体刊发涉永报道1846篇条,州融媒体刊发涉永报道624篇条。

县级媒体深耕细作,贴近民生。

永靖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文旅宣传内容。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永靖旅游全攻略》,详细介绍了永靖的主要景点、特色美食、住宿推荐等,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同时,开设了“红红火火庆新春”、流光溢彩“打铁花”、“永靖不大·风景如画”、阳光永靖的“花式”玩法、“黄河花堤·郁金香开”、永靖·印象、秀美永靖等专题专栏,这些内容既涵盖了旅游线路推荐、景点介绍、美食推荐等实用信息,又融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故事、文旅体验分享等情感元素,让游客在了解永靖文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乡土人情和人文关怀。上半年,县融媒体采写发布文旅宣传作品820多篇条,开展直播活动10场次。

网红带粉造势,掀起打卡热潮。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永靖县积极拥抱“网红经济”,邀请知名网红、旅游达人来永靖采风体验,利用其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强大的网络影响力,通过他们的镜头和声音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网友展示永靖的独特魅力。先后邀请省内外媒体记者、摄影师、网络达人等创作人员来永靖开展“蓝色黄河·阳光永靖”媒体及网络达人采风活动、第二届网络媒体及网络名人走进国家电网主题活动、“在河之州·临夏诗会”暨甘肃文旅网红创作活动、“境外媒体甘肃行”、“那山那水我代言”网络达人show景区等不同主题的采风活动8次,组织县内摄影爱好者和网络达人开展“永靖不大风景如画”寻美直播等采风活动3次。网红达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视频和图文内容,在粉丝圈中广泛传播推广。一时间,“打卡永靖”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亲身体验永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上半年,约有200名省内外网络达人来永打卡踩线,编发各类短视频1000余条,黄洮交汇、黄河三湾、镜湖野奢、荷塘月色、黄河花堤、黄河大鲤鱼、永靖三文鱼、地锅锅等网红景点、网红美食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通过中央、省、州、县四级媒体的联动融入和网络达人的精准引流,永靖县成功打造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旅宣传推广盛宴,不仅让永靖文旅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推介,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对永靖文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参与。今年1-6月份,全县接待游客272.57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3.78亿元。

x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